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华夏,有许多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物,有些被保存在了各地的博物馆中,但还有许多国宝在漫长的战火硝烟中被掩盖,而它们,常常以最新奇的方式与我们见面。
一九七八年四月十二日,苏州三名小学生在学校挨批之后,竟是直接逃学,不敢回家,于是结伴前往当时的瑞光塔掏鸟窝。
彼时破败的瑞光塔完全挡不住三个“雄心壮志”的熊孩子,楼梯坏了走不了就另辟蹊径,从旁边坍塌的塔心砖向上爬。
爬至塔的第三层时,他们发现了塔身上的一个大洞,一时欣喜,以为鸟窝近在眼前,更是鼓足了劲掏出了一个大洞,也掏出了现今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
古朴的文物封尘多年,一朝被三个顽皮的小孩所发现,这中间又是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个熊孩子与身价50亿宝物的故事。
“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涯,一千年,苏州古典园林。”
《国家宝藏》第三季中如此开篇介绍苏州,而今天要讲的故事,便与节目中展示的三个苏州博物馆珍贵馆藏之一——真珠舍利宝幢相关,它的发现系于三个调皮的小孩。
苏州盘门景区处有一座瑞光塔,这座塔在当地人的口耳相传之下有许多灵异且神秘的传说故事。
而这些灵异传说的由来大多与盘门相关,这是国内现存唯一的水陆并联古城门。
城门无人时显得阴气逼人,灰白的墙体冷清下来似乎还能听见遥远历史的沙场攻伐声。
盘门处有水陆两座瓮城,名为瓮城,有瓮中捉鳖之意,敌人进入之后便可关闭两座城门造成围堵之势,将敌人尽数歼灭。
城门上还设有各种机关,梯形的箭垛口设计巧妙,能从上方轻易射杀敌人,而敌人却难以从下方发起有效的进攻。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城门易守难攻,也注定充满了血腥,不知曾有多少人命丧于此。
太平天国时期,李鸿章因其独特的设计在盘门折损了大量的兵力,后借离间计从内部攻破才得以进程。
1863年12月,李鸿章于盘门,设计拿下八名叛军首领并将其诛杀,后又在此地屠杀了将近两万的太平天国降军。
此为“苏州杀降”事件,在李鸿章的政治生涯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笔。
后续李鸿章借此顺利拿下了太平天国的苏州南部根据地,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因此当地人眼里,盘门之处的灵异传说多与战争中的冤魂相关。
除此之外,瑞光寺的前身可追溯到三国时的普济禅院,是东吴孙权为报答母亲生养之恩而修建,修建而成的寺院塔高十三层,规模极其宏伟壮观。
北宋时将普济禅院中的塔改为七层,但规模并没有因此减小。
现苏州盘门附近的无梁殿便是当年禅院的藏经楼,仅仅从瑞光塔步行到无梁殿就要花上二十几分钟,整个寺院的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如今的瑞光塔就是在北宋改造之后的基础上再次翻修的,颜色艳丽,大气宏伟。
而在北宋到现在的瑞光塔,中间其实也经历过明朝、清朝时的多次整修。
但由于饱经战火的洗礼,那些时期的整修中,虽然瑞光塔塔身完好,但其实内部损毁严重。
将目光放回1978年,三个孩子攀爬瑞光塔之时,瑞光塔还不是现在的模样,它还保留着一段损毁严重的空白期。
当时的瑞光塔破损严重,楼梯也不能行走,三人便齐心协力踏着当时瑞光塔旁坍塌的塔心砖向上爬,爬到第三层时,发现墙上有个大坑。
由于那时夜色己渐渐暗了下来,他们便以为已经找到了心心念念的鸟窝。
据坊间传说,三个小孩子当时看见了一只神鸟,便追着那只神鸟一路奔向了瑞光塔。
三个孩子的想法倒是简单,跟着这神鸟前去掏鸟窝。
当然,瑞光塔的传说也不少这么一个,并不完全可信,不过掏鸟窝的想法应该不假。
三人捣鼓之下,塔身的那个坑越来越大,到最后坑后面竟出现了一个大洞。
他们受着好奇心的驱使爬进去,之后又发现了洞里的一块大石板,石板掀开之后还有一个颇深的洞。
而这处正是瑞光塔中的“天宫”,一般佛塔会有天宫或者地宫,一在塔身,二在塔下。
而地宫的典型可见于陕西法门寺。
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三个人顺势爬进去开启了“探险之旅”。
然而这段“探险之旅”惊喜有之,悲痛亦有之。
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懵懂之下发现了宝物,却又因懵懂地造成了一部分文物的毁坏。
据1978年时任苏州博物馆馆长的张英霖先生回忆,三个孩子在进入瑞光塔中的“天宫”之后,先是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大木箱子,继而打开木箱发现里面彩绘的木箱中装盛的真珠舍利宝幢。
当时三个孩子觉得真珠舍利宝幢上的宝珠叮当作响,便想拿回来作为玩具,但塔身过长不好从洞口扔下塔,于是他们便将宝幢折成两段扔下塔。
这一举动造成了宝幢上许多难以修复的伤痕,宝幢上的珠宝也多有遗落,主体和雕像都严重受损,还有许多细节难以得知。
只是一撅一扔料想起来虽是颇为简单的动作,但这巨大的冲击力对任何物件而言都会是难以挽回的破坏。
且当时已经是夜晚,环境昏暗,他们甚至点燃了几张纸,而这几张纸是七卷北宋雕版印刷的《妙法莲华经》。
无论是北宋雕版印刷品,亦或是《妙法莲华经》,都是极具价值的古董文物,更何况是二者结合的作品,任何损失都是令人唏嘘的。
不仅如此,据有些与之相识的人回忆道,三个孩子还扔下了许多不知名完全遗落的宝物,走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却消失于那简单却永恒的抛物线之下。
散落在不知何方,或许永远难以再见天日。
张英霖先生对此也是感慨万分:“发现了文物的是他们,毁坏了文物的是他们,上缴了文物的也还是他们。”
三个孩子不谙世事,将一堆旷世珍宝作为玩具,随意扔玩,困倦之时便睡了过去,直到天亮才被担惊受怕的父母寻到。
而那时,大人们看着满地散落的文物珍宝,震惊之余还有些惊慌,赶忙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
而后,鉴于他们的年纪较小,并未对其破坏文物的行为予以惩罚。
功过相抵之下,还赞扬了他们发现文物并主动报告文物的行为。
198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古塔第三层》还以三个小孩的故事为原型。
而关于三个小孩的故事后续,它提到了与已知的奖励机制所不同的,并未那般美好的结局。
三个小孩因年少的不更事承担了无法逆转的人生重负。
甚至其中一个年纪最小的孩子承担下所有的责任而度过了二十余年的牢狱生活,然后再无痕迹。
故事的最后到底是哪般,现今已经难以确切地说明。
三个孩子没有更多的信息留存,对他们的描述只有瑞光塔中文物的发现者以及破坏者,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历史流转之时,很多故事终究只能成为故去的世事。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讲三个孩子掏鸟蛋的故事中所发现的,真真切切的文物珍宝。
三个孩子发现的黑木箱之下还有一个木箱,那是银杏木所做成的。
上面彩绘着宋代四大天王像的真珠宝幢内函,呈五节正方形套叠式。
“四天王像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遗风,浑厚雄健,线条生动流畅。”
这个银杏木木箱内装的就是当今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宋真珠舍利宝幢。
据博物馆官网内介绍,“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
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
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这座宝幢光是珍珠就有四万多颗,上刻有檀香木雕像整整十七座,模样栩栩如生,制作精美,无一处不让人惊叹古时手艺人的技艺卓绝。
须弥座呈现为八方形,也是佛教中八方天的象征。
宝幢的须弥座共有三层结构:底座、须弥海以及须弥山。
须弥海整体描金,海面四周刻有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手持武器盛煌手机版,威武庄严地站立于云端之上,边上是与之相比仪态婀娜多姿、温柔可人的“四天女”。
海面上波涛汹涌,一根海涌柱自海中升起,上面缠着一条银丝制成的“鎏金串珠九头龙”。
最上面即为须弥山,山上分别站立着“八大护法天神”,与“八方天”的象征再次不谋而合,天神宝相庄严,神态逼真,护卫着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
置于佛宫中心的是“碧地金书八角型经幢”,中空的经幢里还放着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和装着九颗舍利子的浅青色葫芦小瓶。
真珠舍利宝幢不仅造型优美,其选材也是极尽名贵。
《佛说阿弥陀经》里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楼阁,用了这么一句话:“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佛教中所言世间“七宝”几乎都在其上,甚至远不止七宝,还有如“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
制作工艺之精湛,技巧之繁琐可见描述如“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
它凝聚了苏州工艺的美学造诣以及时代之中悠久的文化内涵,相关专家估价,这个宝物至少值50亿。
在三个孩子所发现的宝物之中,还有一个五代、北宋花鸟纹嵌螺钿黑漆经箱。
经箱里面装的是七卷北宋雕版印刷的《妙法莲华经》,价值珍贵。
所谓雕版,是用整块的木板进行雕刻,然后在木板上面刷上墨汁进行印刷。
而要想使印刷出来的字是正的,木板上所雕刻的文字就必须都是反的,而这一难度在旧时仅靠人力完成,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雕版印刷极其费力,所以现存的雕版印刷作品并不多,其数量稀少更是北宋雕版印刷品的又一珍贵之处。
而其中一卷被点燃,实在是一大憾事。
除了雕版印刷版《妙法莲华经》,与之被一同发现的还有唐代手抄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
“碧纸”是唐代时以植物所做的桑皮纸,有防水功能,而且表面光滑,可以参考近代旧纸的模样。
这一纸张质感坚韧,即便经过千年光阴,依旧是翻动有声,不由得令人赞叹古时造纸之精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名不虚传。
纸上是用金粉抄写的《妙法莲华经》,共有一百二十来卷。
书法雅致,还绘有许多精彩的画作,对现代的佛法、书法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瑞光塔“天宫”之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发现,而后珍藏于苏州博物馆之中。
如五代铜质大金涂塔、北宋地藏菩萨像、北宋铜如来佛像、北宋彩绘模制泥观音等等旷世珍宝。
《国家宝藏》中提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或许回望祖先们走过的历程、留下的创造、挥洒的情感、坚守的风骨,更能让我们体认中华民族究竟曾为世界文明贡献过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又究竟该为后世子孙留下些什么?”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笃志坚毅地前行。
绵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璀璨的文明熠熠生辉,留存至今,而文物则承载了述说的使命,保护每一件文物,便是保护民族的文明。
每一件文物之上厚重而古朴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感知,去与遥远的历史对话。
相信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的后世子孙留下一个问心无愧的答案。
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三个小孩儿掏鸟窝,掏出了禁止出境的国宝文物》
举报/反馈